“接到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委托后,新疆研究院仅用15天时间就高质量编制完成《新疆准东地区煤制气项目CCUS/ CC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封存CO2规划方案》,为保障三大煤制气项目通过国家能源局核准和生态环境部环评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近日,怀柔实验室新疆研究院CCUS团队核心成员桑国强介绍,国内同类项目环评周期平均需要2—3个月。
为何新疆能创造“不可能的速度”?答案藏在怀柔实验室新疆研究院CCUS团队自主研发的新疆首个碳源碳汇全景数据库里。这也是今年6月验收的自治区重点研发专项《新疆地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邹才能院士领衔,怀柔实验室新疆研究院联合提高油气采收率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等单位联合攻关。
提高油气采收率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CCUS团队执行负责人吕伟峰说,新建成的新疆碳源碳汇全景数据库首次完成了三大盆地的“碳家底”大普查,通过整合多源异构数据,构建起覆盖能源、工业、生态等领域的碳计量体系,为CCUS/CCS产业发展提供了完整的数据支撑和技术赋能。
基于海量数据,项目团队以新疆“三基地一通道”发展战略为统领,创新提出“51320”CCUS/CCS产业化发展战略总目标及中长期规划,充分发挥区位与能源资源优势,以煤炭为基础、油气为关键、新能源为方向、CCUS为抓手,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新能源与CCUS/CCS技术深度融合,探索构建多能互补、近零排放的碳中和“超级能源盆地”模式。
在实施路径方面,研究团队设计了五大战略工程及四大保障措施,推动建设三大产业示范基地,构建两大技术管理体系,编制《新疆地区CCUS产业化发展目标建议报告》,为产业规模化、工程化落地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怀柔实验室新疆研究院常务副主任支东明介绍,项目立足新疆富煤的资源禀赋,精准链接煤化工产业集群的亿吨级碳源与三大盆地优质碳封存空间,实现煤化工产业与CCUS/CCS技术深度协同发展,创新构建“增产不增碳”新范式,这些成果不仅为新疆CCUS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具体思路和实施路径,也为全国高碳排放园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发展示范。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CCS)是实现碳中和的兜底技术,也是传统能源清洁利用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新疆准噶尔、塔里木、吐哈三大盆地均具备规模化应用条件,碳源和碳汇“双向耦合”,为新疆推动CCUS技术研发及应用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高新技术处处长张海涛说,自治区科技厅将在新疆CCUS/CCS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顶层设计基础上,组织实施相关重大项目,在地质封存潜力评价,二氧化碳高效低成本捕集、利用与封存,安全监测与风险防控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速推动百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落地,将新疆打造成国家级CCUS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高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国家“双碳”目标贡献新疆力量。